文韵悠远 匠心独具
——浅谈徽州文化与青花瓷艺术的融合 胡笛
徽州文化源于历史上的徽州(史称新安郡),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由于任何文化都是一种历史现象,所以我们在提到徽州文化时必定谈及徽州的历史。正是东汉、西晋、唐末、北宋时期的四次北方强宗大族南迁,为徽州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并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为华夏名区,也使得徽州文化形成对中原文化的包容与整合。徽州文化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为世人所瞩目。其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其中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州“三雕”等是徽州文化的杰出代表。
青花瓷艺术也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文化,它产生于元代,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单纯的青色彩料直接描绘于白瓷素坯上,然后罩上一层透明白釉,经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成的釉下装饰艺术。青花瓷之美,使人联想到清泉中的蓝天白云,也像民间流传的蓝印花布,折射出人们对净丽、朴素色彩的爱好。历史悠久的徽州文化与艳而不俗的青花瓷艺术融合一体,相互映衬,往往可以使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朴素的艺术美水乳交融。
任何一种视觉艺术,都必定受到其特定材料、制作工艺与使用目的制约,以形成各异的品种状貌。青花瓷艺术有其独特艺术语言,它以素色青料来表现,以青白对比的手段来展现,有纯净、朴素、鲜明、大方的艺术效果与质感美。但是,青花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必须在工艺条件许可的基础上,才能加以发展和创造。
一、以浮雕的形式将徽州文化与青花瓷艺术融合
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州古建筑的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有其独特的美感。笔者将徽州文化以浮雕的形式引入青花瓷艺术的创作之中,将其经典的建筑风貌,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等古村落的场景从不同的角度,以浮雕的形式,罩染上青花分水料,以不同的构成形式大胆的融入青花装饰艺术中。在古朴、雅致的青花瓷瓶上,雕刻徽派建筑所特有的古村落风貌。跌宕起伏的马头墙,就在半掩半映,半藏半露的层次之间显现出青白分明,韵纳无限的文化意蕴。
传统的瓷雕艺术,装饰中多施以不同的色彩,常见的有各种颜色釉或者釉里红等。为创新青花瓷艺术的装饰效果,达到作品气韵的和谐性和统一性,笔者充分还吸取徽州“三雕”的文化精髓,精选有代表性的木雕、砖雕、石雕装饰,直接以瓷雕的手法,将徽州这些古建筑特征性元素展示在瓷瓶之上,并罩染上青花分水料,使这些精湛的“三雕”艺术,再现青花瓷,有古色古香的质朴之美,依稀流淌着的是民族文化特有的古韵,增加了青花瓷艺术的空间美和韵律美,天人之间,如现天籁。
徽州建筑的每一个元素,再现青花瓷艺术,笔者在《大徽州》这一系列作品创作中,受益颇深,徽州建筑在内部装饰上都力求精美,梁栋漆板无不描金绘彩,在斗拱飞檐、 窗棂槅扇、门罩屋角、花门栏杆、神位龛座上均精雕细缕。徽州建筑的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雕刻之精美,有如一部活生生的民俗风情长卷,笔者将其以青花浮雕的形式融入到青花瓷艺术中,赋予原本单调、平淡的青花瓷以新的生命,触之有感,跃然再现。
二、以水墨画的形式将徽州文化与青花瓷艺术融合
水墨画是中国画之一,是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青花瓷的艺术性主要是通过青花瓷器的装饰来实现的。从青花装饰艺术史上看,水墨画在青花瓷艺术上的再现是其样式之一,是因为青花瓷绘制的技法与中国画的表现技法相接近,这为中国画在青花瓷上的延伸,奠定了基础。
传统的青花装饰艺术主要是以线条描绘纹样,在纹样轮廓范围的基础上,施以浓淡不同的料色,使整个装饰纹样更加生动细腻,富有深浅层次的变化,清丽、明快而鲜亮。如水墨画的线条和设色。过去很多民窑青花瓷的绘制,具有中国画的“书写”成分,线条流畅、稳健而富于弹性,有“入木三分”之感,即使是图案纹样亦是如此。这和传统中国画的技法是一脉相承。
笔者生活在徽州,在徽州长期从事水墨画创作。在青花瓷创作前,笔者在景德镇做了大量的调研,走访了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民间艺人和工匠。绘制过程中结合自己国画专业的特点,逐步总结了水墨画的传统技法在青花瓷绘画上的运用,皴擦点染,枯湿浓淡,力求达到近似宣纸上的水墨韵味。在素胎上表现水墨之韵,初绘青花者很难做到水墨晕染之笔触,除传统的青花勾勒技法外,笔者总结出,在保持国画运笔方式不变的前提下,将青花原料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调配。一是用大量的清水稀释青花料,勾勒时,有宿墨中似篆书写出的笔润,鲜亮剔透,与中国画宿墨技法的笔墨效果相一致;二为薄陶胶,即将陶胶用适量的水稀释后,运笔流畅,可以用做复勾线条,亦可独立描绘,特点是半透明状,线圆润而墨色均匀,厚重而不失层次丰富;三系青花瓷分水料之妙用。大凡接触青花瓷绘画者,青花分水,是必习的经典技法之一,常见于面的渲染,体块的塑造,其运笔方式独特,厚重、滋润而通透,历代大师级青花能手,其技巧多变而娴熟。笔者假借其特性用国画运笔方式,将青花分水料直接当淡墨行使,增添了如宣纸上透明水润淡墨效果,特点是极其透明,如用在人物面部线条的渲染、山水的点染上,有如宣纸上的淡墨之功效和质感。大量的笔墨实验,丰富了笔者青花瓷上表现水墨画的手法。这为笔者在青花瓷上表现徽州地域的民俗风情——山水、花鸟和人物,平添了观赏性和趣味性。徽州传统的仕女形象和极富于徽州文化韵味的生活物件,或以线描的形式;或以水墨文人画的形式,用水墨画特有的技法在瓷器上表现,其刚柔、虚实、浓淡、轻重之变化,恰似水墨之淋漓,又具文人画风中的书卷气,雅俗兼收。使徽州的社会文化与人文精神以一种新的笔触、新的形式直面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如今,青花瓷艺术的装饰形式,随着人们对审美多元化的需要的日益递增,不再局限于某一种传统程式,已注重从全面发展的观点出发。水墨画以青花瓷为载体,完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的相互嫁接。而地域文化系统的再现青花瓷,既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继承,更是对辉煌的艺术成就进行延续,加厚了青花瓷艺术的承载力和表现力。
三、以现代构成的形式将徽州文化与青花瓷艺术融合
艺术的创新,指的是艺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它在艺术生命中起着变化、促进、增长、更新的作用。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整过徽州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的袖珍本。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内容去淋漓尽致的展现在青花瓷上,实非易事。传统的青花瓷装饰形式,常见的有通景、开片和满工的描绘方式,把圆器的瓶型装饰的尽善尽美,气韵生动。
笔者本着对徽州地域文化的深厚感情,拓展其文化内蕴在青花瓷上展现的厚重感,以现代构成的形式,或以山水小品、或以书法印章、或以水墨人物、或以抽象符号等,将圆器上的体面,分割成内容不同的面,将水墨文人画、青花瓷雕或者生活物件的内容完整的展现出来,既独立又统一,和谐而不失空灵,增加了作品的玩味。在前人知识的积淀和系统化,以及过去遗留下来的价值、原则、规范、经验、观念及知识的总和基础上,解放思想、追求意韵所带来的新风貌,是笔者想要表达的,独特的徽州地域文化内涵的需要。
青花装饰艺术历经数百年的“修炼”和发展,其技艺已达到精深的程度,并已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工艺范式。如何在前代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确实是一个颇有难度的问题。与徽州地域文化相结合的青花瓷艺术不仅从绘画技法与绘画内容上进行了创新,而且以“一脉相承”的理念把悠久的徽州历史,连同灿烂的陶瓷文化一起传播开来。这说明,青花瓷艺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始终处于“流变”之中,并与优秀的地域文化结合,不断创新,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台湾艺人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让传统的青花瓷艺术以优美的弦律和动情的歌赋形式再现,使人梦绕魂系,两岸回声。姐妹艺术互动嫁接,效果明显。徽州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遗产,这些遗产正是笔者青花瓷艺术创作的源泉。笔者在不断地艺术创新中体会到:我国辉煌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是笔者将致力开拓和挖掘的宝藏,除徽州文化之外,老北京文化、晋文化、藏文化、敦煌文化、闽南文化和台海文化等等,都将是笔者创作青花瓷艺术的丰富题材,只有这样青花瓷艺术创新,才有更广的发展空间。地域文化与青花瓷艺术的相融并合,正如清代诗人赵翼所著,“满眼生机转化韵,天工人巧日争新。”
上一篇:empty!
下一篇:浅谈徽州“三雕”用“青花瓷雕”承载的研究